0325【溫客行yyds!!超點看完過了兩天還沒緩過來...md後勁太強】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電影】星際效應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置之死地而後生。



克里斯多夫諾蘭一出新作必定是萬眾矚目,因為他導得片水準極高,場景夠大,概念創新,讓人摸不透卻又有著莫名吸引力,符合商業主流又很耐看,所以星際效應概念一放出來大家就抱持非常高期待度,我們都好奇他會怎麼玩宇宙蟲洞以及多度空間這些科學論點,演員陣容一貫的堅強豪華,特別是馬修麥康納拿下奧斯卡影帝後聲勢大漲,初次和諾蘭合作會激出怎麼樣的火花讓人很是期待,配樂也由漢斯季默再次負責,星際效應可說未演先轟動。




劇情敘述:


由於地球即將毀滅,一群探險家扛起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任務:越過已知的銀河,在星際間尋找人類未來的可能性,未來地球的劇烈氣候變化已影響到農業,地球上的農作物難以種植,一隊探險者作為「拯救人類未來計劃」成員,突破科學極限、穿越「蟲洞」進行時間旅行、到太空尋找其他可以移居的星球...。


關於電影:


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在全球許多地方取景,運用35釐米與IMAX攝影機拍攝,《片描述一群探險家運用新發現的蟲洞,計劃一場遠超越過去人類太空旅行極限,展開一場遙遠距離的星際航行,本片並請來蟲洞理論大師基普索恩作顧問。







評價兩極化是一定的了,說不定諾蘭當初也沒想到這部片帶給觀眾的感覺是如此不同,亦或是他老早就想到這結果,只是有太多(商業/壓力/金主)因素要考量,也許有人會想:他可是克里斯多夫諾蘭啊,那位導出全面啟動這種神片、給了蝙蝠俠系列全新生命的大導,已經到了這種等級,幾乎呼風喚雨了啊...幕後秘辛誰知道呢,觀眾只能就我們所看到的成品來做評論,諾蘭開始拍電影以來的幾部作品一部比一部水準還要高,他不斷突破自我,帶給大家創新與驚喜,以至於後來只要有新作品,只要掛上克里斯多夫諾蘭這個名字,觀眾自然而然就將期待與評定拉到了高點。




所以看完本片後看法兩異也不意外,宣傳中將星際效應打造成一部充滿了外太空科幻、生存意義、人性親情、生命探討的商業大片,實際上它卻是部以科學理論出發、冷靜理智描述過程、親情只是點綴的類科學研究紀錄片,商業主流嗎?嗯...不怎麼商業,甚至連那一絲絲的商業都像是不得不添加進去的考量,卻也因這一絲絲的亂入而毀了整部電影,觀眾看完後要不就是大肆推崇深愛本片,要不就是像同場觀眾那般中途就睡到打呼,像老朱看完後劈頭就對我說一句"完全看不懂"這般。







別誤會,我不是說本片是爛片,在畫面和場景上精緻度確實好得沒話說,漂浮在外空中的寂寞與渺小,地球上的荒蕪與重病,蟲洞中的未知感,這些都是高水準呈現,這部份一直都是諾蘭的強項,尤其選擇IMAX廳更可以感覺整個置身外太空的寧靜氛圍;本片提出的理論也是迷人的,二次元、三次元、五次元,時間與重力可以穿越,可以窺探,可以改變,不能做的唯有倒退,每一個空間不只平行,其實也有交錯的點,現在A空間對B空間留出訊息、產生影響,然而在B空間接收到的時間卻是幾年、幾十年、幾百年後。




科技無法解釋之事,人類很自然會歸類於鬼怪傳說,假設這些是可能幾百年後擁有更高科技文明的我們所發出的訊息呢?片中將許多事以科學層面解說,以科學踏出那一步,唯一無法解釋的卻是「愛」,讓愛可以穿過時間、空間,可以改變重力,甚至全人類的未來,對立與矛盾感不低,是有點過於混亂了,加上許多專業名詞重覆出現,很容易讓許多觀眾誤以為本片很深奧,劇情又穿插了莫菲定律來破解這些理論,親情部份原本該是主軸,這是影響主角庫伯會上外太空的主因,卻不得不被拉成支線,類似支線還不少,總歸一句:想講得太多、太雜、太凌亂了,饒是諾蘭都沒辦法完全掌控住,更別說是觀眾更會看到霧煞煞。







如果只是單純的科學科幻片,或是單純的人性親情科幻片就好了,前者不合大眾口味,但它會是一部偉大、甚至難以超越的神片,後者雖然沒跳脫出導演過往的框框,卻可以想像他的戰蹟裡又多一部超級賣座、水準極高的電影;可惜...本片這種玩法兩面不討好,甚至有種加入某段劇情是不得不添加的商業考量,很無奈,但沒辦法,電影在表達情感這處更顯平淡,是的,就是少了種撐到最大點後的爆發與咆哮,沒有那種自靈魂深處吟唱出的力量。




演員間互動也沒有太多火花,正確一點是除了戲份多又重要的安海瑟葳外,其它人都表現亮眼,本片最大敗筆就是找了她來演,馬修麥康納演技爆發,多場親情戲碼真情流露,當下所營造出的氛圍會讓人覺得很感人,他將庫柏身為"人"的這點情感認知詮釋得十分出色,戲份不多的潔西卡崔絲妲也是一出場就十分亮眼,說實話看完電影會疑惑為何不乾脆就以庫柏與女兒間情感拉主軸就好,也許是想要以布蘭德父女做對比,但偏偏安海瑟葳卻總表現得心不在焉與置身事外,某些該細膩呈現情感之處又非常誇張切不到點的演了出來,別鬧啦,妳知不知道妳的角色多關鍵?







在我們這一代就已經很常聽到某種資源可能幾十年後就會用完、臭氧層再多久就會破光、大自然要反撲..之類的警告話語,美好的地球已經枯竭殆盡,下一代面臨到的危機十分大,生活環境會越來越嚴苛,也許根本不用一百年,地球就無法住人,所以我們拼了命的要發展科技文明,要探索外太空是否還有能居住的星球,但是需求越來越迫切,人的心態卻總是習慣慢慢摸索,庫伯在片中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總是有辦法解決的」,是啊...我們在遇到問題時也都下意識會這般想,只是我們也都清楚,假若真的面臨這種危機,犧牲是必然之事,有意義犧牲還是無意義赴死且看個人,可是誰想要死亡,誰放得下親人朋友。




人類有個無法避免的弱點,就是容易犯錯誤,然後永遠會犯錯誤莫菲定律在片中非常重要,它讓人性善與惡、理智和情感對立所產生的後果去呼應到片中許多時候角色們所做的選擇,也是因為莫菲定律讓其實不太複雜卻被一堆專有名詞搞得好像很複雜的本片,變得更複雜,可惜這些都是假象,是虛幻不實的表層,實際上講得並不深入,讓人感覺可惜,最後結局還是一貫諾蘭式開放結局,有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效果,2時49分片長很長,大家進電影院前一定不要抱有錯誤的期待,也請一定看視覺效果比較好的版本,就當作上了一堂自然科學吧。






上映日期:2014-11-07

-----------------------

【劇情】: 6


【特效】: 8


【省思】: 8


【娛樂】: 2


【滿分10】: 6

-----------------------

不列入評分之個人喜愛度 : 5


短評: 一沙一世界,我們也都只是這廣大銀河系中的一粒沙塵罷了。


只是這黑洞好像有點簡陋...。




9 則留言:

  1. 那是黑洞 不是土星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有想過是巨人啊,因為顏色形狀很像,可是裡面土星也長這種形狀但是是有實繼球體,我還以為這張是他們遠遠時看到的畫面。

      刪除
  2. 裡面土星的特效更XD

    回覆刪除
  3. 那是叫做"巨人"的黑洞喔 不是什麼土星
    就物理上來其實真正的黑洞是看不到的唷 只是方便讓觀眾理解的一種呈現手法罷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我在放那張劇照時有想過這到底是土星還是巨人,因為片中一閃而過的土星外表也是長這樣..只不過是實體狀的,然後巨人雖然顏色很像這個,可是沒有外面那道光環,所以就不太確定。

      刪除
    2. 下面連結有講,為何這張圖片的黑洞長這個樣子 (長點物理知識
      OS.不是亂畫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EBJ57fKIU

      刪除
  4. 建議你去看看有關時空旅行中宿命論的觀點後,再去想想前後的劇情,會有一個新的感受。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許吧,可惜諾蘭這部片我確實沒有很喜歡。

      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